虚伪的朋友圈,有你有我
艾老头 豆瓣阅读 2017年04月24日
谁是一生中陪伴我们最久的朋友?不是老同学,不是发小,不是配偶,也不是任何一个家人。「是时间。」
在刚一出版就加印、一度荣登「亚洲好书榜」榜首的小说《岁月有张凶手的脸》里,作家孙未把时间定义为「凶手」。辞旧迎新之时,「岁月有张凶手的脸」一度成为网友热议话题。
这一被网友奉为「2017 年长篇小说第一匹黑马」的故事,写的是初中老同学微信朋友圈里的杀人案:一次老同学聚会,四起汽车爆炸案;七名可能的犯罪嫌疑人,五个似是而非的真相;十五天的追踪,倒计时 48 小时的最后通牒……微信群里的昔日同窗,是高官是海归也是底层挣扎的商人……每个人,都藏着自己不可言说的「秘密」。
孙未写小说,兴致在于描摹当下的社会风貌,描摹活过的每一个十年。这样,当下看似普通却有时代特征的元素,此后会有「考古价值」。如此写作,被孙未视作「恰巧生在一个极速变化的时代的福利」。这回新作中,不时冒出空气指数,写了雾霾、食品安全、物价上涨、诚信危机等一系列生存焦虑中,一起发生在微信朋友圈的杀人案。
孙未坦陈,自己也有庞大的微信朋友圈,日日身处难计其数的聊天群。在她看来,微信朋友圈的出现,是符合这个时代的心理学成因的。中国飞快地城市化,而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又飞快聚集起来自全世界的居民。都市是宽容的,多样化的,同时也是孤独者的乐园。人与人的生活是割裂的,感情是碎片化的。一个人想要热闹时,满街的人,咖啡馆和酒吧里随时可以找到另一个孤独的人搭话,扭头就可以变作再次不认识。一个人想要独处时,埋头在街上走,找一家餐厅进去大吃一顿,不需要跟任何人打招呼或说话。但微信朋友圈,在大都市里建起了「小镇文化」。
而这种文化的特质,就是「虚伪,但是特别有归属感」。在小镇里生活,出门遇见每一个人都必须微笑寒暄,不管你是否愿意,因为小镇里就这么点人,大家全部是熟人,你埋头走路不打招呼,别人还以为你对他有意见。小镇生活就是不停地相互点赞,相互展示每家每户房子外面美丽的花园和白色篱笆,房子里面的秘密套路很深,总之出门的刹那都会换做笑脸,务必表现得父慈子孝,夫妻情深。对于孤独的灵魂来说,这是一个幻境中的家园。虽然你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给别人点赞,回复留言,有时候觉得虚伪而无聊,但是当你需要有人点赞时,你总会有小小满足。
常说「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脸,对于人类来说,是相互识别最重要的方式,你是谁,你在想什么,你是快乐还是悲伤,应该都写在脸上。但今天,脸,是一种何其虚伪的东西。孙未留意到,每个人最努力掩盖的东西正在脸上。人们不管内心如何荒凉,都热衷于化妆、整容,使面貌变得更美;内心有了各种情绪,也以不在脸上表现为修养。脸,只负责显露「需要表现」的态度。于是,她让新小说中,帮警察找寻、辨别嫌疑人的男主角,患了脸盲症。他连镜子里的自己也认不出,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这一细节,荒诞而悲凉。
生活中的孙未,也不怎么「看脸」,而是惯于读心。孙未曾表示,读心对于她是特别容易和自然的一件事,这给她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烦恼。唯一的福利是有益于写小说。要读到别人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自己的心里就不应该有太多的喧哗声。
《岁月有张凶手的脸》的故事,就发生在一个「虚伪,但是特别有归属感」的虚拟小镇,现实坐标则定于无数孤独行星四处漂浮碰撞的上海。在这样的小镇里,你无论做什么都要顾忌周围的眼睛。你不能在酒吧买醉时乱发牢骚——会被老板看见,不能随便搭讪并一夜情——没准遇见的是你表妹的闺蜜,可以炫富,不能露穷,但是——也许你能干一票毁灭整个小镇的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