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在中国人人是富人 人人又都是穷人?
中国商报 2006年05月17日
作者:郑立华
“我们这个社会,人人都是富人,人人又都是穷人。因为每个人事实上都经意不经意间,认同着富人的生活方式,并且按这种方式生活和消费。说人人都是穷人,是因为内心的虚弱。人人都试图表现得像一个富人,但是人人都焦虑自己不够有钱,甚至连富豪也这么觉得。”
这个时代,歌星影星是孩子们的偶像,作家艺术家,人们常常把他们忘记。而这些富人,则是成人世界最感兴趣的人物,可惜他们每每不在追光灯下。只偶尔惊鸿一瞥,见他们刷卡像刷牙一样轻松,用各种名牌武装到牙齿。有人摇下宝马大奔的车窗,往外扔可乐罐。有人跻身慈善事业,拍卖会上搬回一大堆破铜烂铁。有人巨款买礼物,情圣般公开送给素不相识的明星。有人在会所吃腻了每周的万元大餐,成仙得道般去攀登雪山。
一出中国富人的生活秀,应该是大家爱看的西洋镜,但是指名道姓,往往难以把其中曲折说得更加透彻。所以,《富人秀》的作者孙未杜撰了迈克和迈太两个富人阶级的代表,由他们出演故事。
人人是富人,人人又都是穷人
记者:书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律师和作家的身份,这和我们大众眼中的富人概念不太一样?
孙未:两位主人公迈克和迈太只是两个符号,而《富人秀》则是这个财富时代的一组寓言。
设计迈克和迈太这两个角色的时候,虽然把他们安排在富人圈中,但是迈克和迈太,其实一个代表富人群体,一个代表穷人群体。迈太是个作家,事实上一直在用穷人的常规思维,在观看富人世界的一切。而迈克这个律师,一直是用富人的思维方式,在处理和解释各种问题。迈太就好像一个混入富人世界的奸细,以写作富人圈的生活为专栏内容,而迈克像是一个泄密者,没有一个角色比律师更适合担当整个富人阶级的泄密者了。
有时候,富人的思维方式让迈太觉得恍然大悟;有时候,穷人的态度,也让迈克觉得心情释然。他们两个虽然思维上归属于各自的阵营,并不等于他们的是非观是固守于各自阵营的,这也正是这个时代的特征,穷人更愿意摆脱自己的身份,而富人也困扰于自己生活的无意义感。
这个两人家庭,象征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困惑、迎合与角力,迈太代表了精神和人文的一方,迈克代表了物质和时尚的一方。而物质和精神、时尚和人文,正如迈克和迈太,既是不离不弃的伉俪,也同时是针锋相对的敌手。
记者:那么富人和穷人有着怎样不同的思维方式?
孙未:迈克和迈太每一次的对手戏,几乎都反映了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成就了《富人秀》的戏剧性。正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迈克日进斗金,而迈太稿酬甚微。思维方式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穷富与否。
记者:本书是“中国富人生活的喜剧和寓言”,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纪实,那么是否会在细节的真实性上与真实的生活不符?你对富人生活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的?
孙未:恰恰相反,这本书关于富人生活的描述是严格的。
我一直对这类话题感兴趣,并且花了很多年积累。我在电视台当编导的时候,选择接触的就是经济和法制类题材,因为我觉得金钱流转的规律,开始成了这个社会的主流内容,我非常想探究明白。原来念的是新闻系,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规律,我又学了MBA。后来担任总经理的时候,我对经济社会的了解更加身体力行,包括亲身体会一名经营者的思维模式。
记者:那么你对富人的定义是什么?定义的标准是什么?其中金钱方面的收入占多大比例?
孙未:我认为,我们这个社会,人人都是富人,人人又都是穷人。为什么说人人都是富人?因为每个人事实上都经意不经意间,认同着富人的生活方式,并且按这种方式生活和消费,即使是经济上比较困难的人,或者口口声声对富人不以为然的人。
我写这本《富人秀》,并不是在写作一本定义或描绘当今富人群体的小说,而是在写作一本有趣的社会文化读本,因为整个社会都被打上了“富人”的LOGO,我们没人漏网。
说人人都是穷人,是因为内心的空洞和虚弱。我们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人人都试图表现得像一个富人,但是人人都焦虑自己不够有钱,甚至连一个富豪也这么觉得。
怎样看待钱的问题
记者:为什么你会认为现代社会是富人社会?
孙未:首先,每个人都不自觉地认同着富人的价值观,并以此为“好”的标准。
例如很多父母省吃俭用,也会给孩子买一双名牌球鞋,或者经济实力并不是很强的家庭,也会送孩子去学钢琴。手机铃声一响,你发现不是自己的,街头收废品的正掏出手机大模大样地嚷嚷着,喂。很多人是不吃饭也要得到一些大家所称颂的东西。
最有趣的是按揭买房这回事,恐怕最愤世嫉俗的人,也琢磨着要拥有一套房子。无数交着按揭的工薪阶层,都有着百万身家和百万负债的双重身份,其实他们完全可以租房子,一样这些钱,能租到他们寿终正寝以后多年,但是他们选择买,他们感觉自己有了产业。
其次,书中的一篇,迈太曾经感慨自己写作《富人秀》专栏的意义:
“解读富人生活的专栏是多么必要啊,对于广大穷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本解释世界的科普读物。当你被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奇怪的现象所困扰,现象背后的浩瀚理由,其实就是运转这个世界的富人们,在设计程序时不小心留下的BUG。”
记者:富人与现代社会流行的时尚文化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孙未:现代社会流行的时尚文化,就好像是这个社会的伪圣经。而富人,俨然是这部圣经中描绘的天国宠儿,他们使用各种时尚文化倡导的奢侈品,出入奢侈场所,在时尚媒体上展露完美笑容,光鲜亮丽得甚至看不见毛孔。在时尚媒体的报道中,他们是无所不能的,生活方式时尚典雅,成功得轻而易举,毫无苦难。
于是,公众遥望天国,怀揣着幸福的梦想赚钱,这总比怀揣着无意义感赚钱要强。
富人社会都有病?
记者:你说“富人社会都有病”,比如效率病、结婚离婚的病等等,那么你认为最主要的病是什么?病根在哪里?有没有可以救治的药方?
孙未:书中到处写了这些有趣的状态:
关于消费——收藏,能够解释一切消费带来的混乱。
关于饮食——奢华饮食的真谛就是,因为你要吃小小一口,成群结队的动物为你丧生。
关于慈善——富人可以花掉比善款更多的钱,召集大家来夸他。
关于衣着——一个女人不讲究穿着,说明她对吸引异性已经绝望了。而一个男人不在衣着上花重金,说明他对在社会上立足已经绝望了。
关于秩序——花钱买秩序,比之花钱买享受,要必要得多,也有趣得多。
关于交易——金钱流转的终极意义,就像两家店交换代币券一样无聊。
记者:这本书究竟该算什么体裁呀?小说?散文?随笔?都像,又都不像。
孙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郑纳新老师,是第一个跟我说起这个问题的人,也是他促成我写完了这本书,并且出版。记得他曾对我说,这些文章真有意思,没法归到任何一种文体中。
作者简介
孙未,当红专栏作家,1992年加入上海市作家协会,是当时作协最年轻的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曾任上海电视台编导、现场主持人和国有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获过多项全国文学奖和电视专题编导奖。2003年开始回归文坛,全职写作。曾出版散文集《昨夜星辰昨夜风》、报告文学集《无冕之王》、儿童文学集《喵呜·镇长·故事云》。目前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文章在时尚圈和文学圈有诸多好评,2005年获上海文学新人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