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2005年7月29日

孙未:像三毛一样本真地行走

来源[劳动报] 日期[2005-07-29]

文/朱明鹤

跟孙未接触,很难想象她做过6年的电视编导,做过3年的公司总经理。那两种身份,应该给人深具阅历和城府的感觉。但是孙未不是这样的。

她的表情和语言,仿佛还是未经世事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

这一切,源自她对文字的热爱。

日前,在第二届《上海文学》新人大赛上,孙未获得了一等奖。

“这是我‘回归’之后得到的肯定。”孙未说。


  给自己十年的时间“旅行”
  说到回归,就要说说“回归”的源头:旅行。
  这个“旅行”,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谓的地域旅行,而是一种心灵上的出走。
  19岁的时候,孙未刚进大学不久。她想到这个社会上,去看一下,那里到底发生着什么?人们都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是怎么想的?
  要了解这一切,电视台是一个很好的窗口。于是,她选择了这个行业,成为一名电视记者。可以到处走,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群。
  从走进电视台的那天开始,孙未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期限:十年。
  她要用十年的时间,去接触、去体验这个社会。
  从电视台记者开始,到公司总经理,以及2003年的“退休”,都在她对自我生涯的设计之内。


  “回归”只是为了写作
  孙未从小就对文字似乎有着天生的敏感。她五六岁时就能看懂外国文学的翻译著作,她说“这些字好像都是认识的”。那时,孙未的母亲在《青年报》工作,暑假时候带她一起去报社,她就一个人在图书馆里看书。
  七八岁时就能够写“文章”。她说她小时候写的是“文章”,而不是老师所教的那种“作文”。她的文字比较活泼,不受所谓“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影响。
  不久,孙未就拿到了一个童话类的文学大奖。这是她生平第一个文学奖项。

那年,她十岁。
  所以,在孙未的心中,她始终念念不忘心底的文学情结。
  之所以为自己定下“旅行”和“回归”的年限,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有朝一日回到向往的状态,不受任何束缚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她想做的,是作家。
  孙未心中的作家,不是那种靠写字为生的人。
  她把那种人称为“写手”,而非作家。
  他们的区别在于,作家用心、用灵魂在写,写手只是用笔、用技巧在写。
  孙未给很多杂志写专栏,她说那种状态更接近于写手。
  晚上9点,编辑一个电话打来,说第二天要1万字的稿子。孙未可以马上开始写,12点之前就拿出1万字的稿件来交货。
  孙未说,写这种稿子不需要动脑子,打字有多快,写得就有多快。这只能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用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
  但,那不是作家的写作。
  作家应该是海明威,应该是杰克·伦敦,应该是安徒生的童话,应该是《追忆似水年华》。孙未想把写作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回归之后,可以随心所欲、不计利害地去写作。


  快乐存在于生活本身
  孙未对钱很没有概念。在做记者的时候,卡里还剩多少钱自己从来不知道;做总经理时候,有一段时间钱甚至赚得比以前还少,她也无所谓。
  她打了个颇有意思的比方:钱就跟男人一样,是很“贱”的东西。你去盯着他,求他,每天打电话给他,他就是不理你;但是如果你不去睬他,专心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他反而会来到你身边。

生活本身不需要为了钱去做很多事情。
  她说,她有一次去丽江,跟着马帮进山去,徒步两三天到一个地方,简直是真正的世外桃源。孙未在《桃源》中写道:
  “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流泪的,只感到那歌声,那舞蹈,那快乐,如此汹涌而来,一下子冲倒了我心中的层层藩篱。……不知怎样形容,那就是发自最清澈的内心的声音。歌声的动人不在曲调的婉转,而在歌者的演绎。但那已经不是演绎了,那就是他们心中的声音,是他们的内心,最赤裸地呈现在我的眼前,美丽而单纯,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这是生活本身带来的最纯净的欢乐,是真正的欢乐。
  孙未拿这种“快乐”跟都市人吃“香辣蟹”做比较。虽然吃香辣蟹的时候也很爽,也很快乐,但是,那仅仅是一时的快感。而在丽江,那种欢乐,是有过一次,便能终生铭记的。
  而这种欢乐,绝对不是钱带来的。


  徒步体验生命的美丽
  孙未1992年开始工作,本来打算花十年时间去“旅行”。
  但是最后晚回来了一年,直到2003年才回到原先设定的状态。
  孙未说,是因为当时公司刚刚起步,自己作为总经理,实在不忍心离开。
  所以,直到一年以后,公司业务走上正轨,她才得以继续自己的理想。
  的确,在现实中,理想会受到我们所身处的这个商品社会的许多干扰。记者问她,现在的情况,跟十年前的预估相比,有什么差别?

孙未说,这十年中,我走了足够多的地方,看了许多东西,关键是明白了许多东西。我所得到的,是一种释然、宁静、从容的心态。
  做记者,让孙未了解了民生百态,一些最底层也最原生态的生活;做总经理,让孙未触摸到这个商业城市的运作规则,亲身体验了生意场上的人情冷暖尔虞我诈。
  这些,都是生活赐予她的宝贵财富。
  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曾说,生活让我们不断地追求目的,而忽略了生活本身。但是,孙未所要寻找、所要回归的,却正是生活本身。
  有些人停止工作,休息了一天,心里却在担忧,明天的饭到哪里吃?下个月的房贷按揭怎么还?明年我应该找份什么样的工作?
  孙未却完全不是那样的。
  如果说,要去一个地方,飞机是到达目的的最佳选择,但是孙未所要选择的,却是徒步。因为徒步才是生活本身,才能领略生活的美好。
  孙未还要去丽江,她把丽江比作自己的根据地和大本营。到那里,去继续“旅行”,继续“回归”,继续拥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