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洋场的中产写作者
作者:钟华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9-3
我相信中产阶层关注的心灵世界也一定是未来越来越多读者关注的主题。因为大多数人正迈入温饱无忧的状态,开始体恤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精神世界的宁和,而且愿意阅读的人群本身就是关注灵魂需求的一部分。我希望我的文字能给他们带来内心的喜悦和安详。 ——孙未
第一次见到孙未,是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从内蒙古赶到北京,带着一路风尘的她,高高的个子,眼神中带着仿佛从来不曾沾染俗世的天真与稚气。后来才知道,她竟然有着传奇般的经历:19岁时,她便成为作协最年轻的成员,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以后,她曾是上海卫视王牌节目《新闻观察》的主创,还曾做过文化传播公司的总经理、董事。31岁时,她突然辞掉了一切工作,开始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
真让人无法想象,那样单纯得几乎透明的她,却又是传媒界、商海里游刃有余的成功者。也许,正是有这样奇妙的结合,孙未才能写出从容幽默、几乎可称为中国中产阶级生活浮世绘的小说《奢华秀》和《富人秀》,也能写出审视现代都市爱情的随笔集《女性主义者的饭票》,还能写出刚刚出版的温暖而又富含深意的小说《我爱德赛洛》。
“中产作家”的标签
《奢华秀》关注的是现代女性怎样看待财富与爱情的关系,小说的三个主人公一个是影视剧的小明星嘉宝、一个是时尚杂志编辑泰莉、一个是已经嫁入豪门的富家太太辛迪,她们的身份是时尚与奢华的符号,与她们爱恨纠葛的有海岛富豪、法国“海归”、电视台男主播、高级金领……
三位女主人公习惯于以挑选手袋的心态挑选男人,也常以为高跟鞋买单的心态去俘获男人。她们一方面在奢华遍地的都市中被训练成了消费动物,以至于习惯地以消费的逻辑来挑选男人和衡量爱情,另一方面因为物质的丰富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她们又渴望与千金无干的真爱,所谓“真正的奢侈品”物欲与爱欲努力地希望区分彼此,结果形式感却荒诞地如出一辙。
不仅仅是《奢华秀》,在《富人秀》、《我爱德赛洛》等作品中,外滩三号、海岛别墅、香奈儿时装、蒂梵尼项链等象征中产阶级生活的奢侈品也常常是故事中重要的道具。
也正因为如此,孙未常常被贴上“中产写作的著名代表”与“中产代言人”的标签。
孙未说:“大家可能是出于这几方面的原因:我的作品格调和趣味略显优雅,被认为表露了中产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情趣;我个人的身份做过职业经理人;作品的人物、题材和视角,被认为反映了中产阶层寻求精神归属的向往与思考。这是我生活的圈子,写来特别自然而熟悉,然而我写这些并非为了展示而展示,无论‘奢华’和‘富人’都是我在作品中展现人性的重要手段,至少我是通过这个小孔看见世界的,而这又恰是今天人们关心的主流问题。诸如在《我爱德赛洛》这个小说中,我讲述的是都市中产女性普遍困惑的问题,就是人格的两面化,成功与幸福,要求她们以截然不同的人格去获得。”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德赛洛”
孙未解释说:“‘德赛洛’是上海这个地方很喜欢使用的一个名称,用于文化公司或者娱乐场所的命名,它的含义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盛行的‘德先生’、‘赛先生’、‘洛先生’,有对灿烂时光怀旧的意味。”事实上,《我爱德赛洛》也是一个上海化的故事,孙未用她细腻安静的风格再现了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的上海风情。
小说的主人公邓夏念中学时,唯一的亲人离家出走,她在“德赛洛舞厅”打工谋生并等待亲人归来,她本来可能始终贫穷而卑微,直到高考前夕“德赛洛舞厅”的一场大火,让她忽然从一个单纯怯懦、内心温暖、毫不起眼的女孩变得不再相信爱。大学毕业后的她,利用种种伎俩,游走于利益与人心的缝隙中,在电视台的权力漩涡中大展身手,也取得了电视台女主播和制片人的高位,生活在财富与爱情的簇拥中。
然而,在成功之后她并不幸福,“德赛洛”是她生命中一个温暖而疼痛的谶语,她常常感觉自己缺少了什么最重要的东西,莫名地怀念一无所有的日子,体会那时的幸福,并试图寻找自己失去的记忆。伴随着一档名为“德赛洛梦想之舞”节目的走红,梦境中“德赛洛舞厅”的故人在十几年后,又奇迹般一个个重新出现在邓夏面前,带来了关于时间与爱的谜底。
“德赛洛”就像是一个咒语,切换着现代女性的双面人格,一面是为了取得成功、不受伤害所必须戴上的面具,懂得长袖善舞、玩弄手腕与技巧、懂得利用人,另一面则是她们内心深处真心的那个自己,向往像孩子时那样单纯地看待世界、充满诚与善的人际关系,以及信赖爱的永恒。孙未说:“成功与幸福,对于女性而言,在现代社会中是很难两全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德赛洛’,正如每个人身体内都有个性矛盾的两个人,对于爱,一个相信一个怀疑。这部小说是理想主义的,它用了时间的元素来诠释命运,它想要传达的是,‘那些爱过你的人,他们从未离开’,时间会让人怀疑,也终会让人相信,这个世上有不会败坏的爱。”
追求并呵护精神世界的宁和
孙未的作品能分成看似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一种是用从容的幽默感解构荒谬冷淡的东西,像让人能看得捧腹大笑的《富人秀》、《奢华秀》这一系列就是如此。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这类作品文体和结构比较独特,介于传统和现代体裁之间,定位成喜剧和寓言式的小说,我喜欢冷静的幽默感,并且让现实主义的情节以一种貌似荒诞的风格展开,这是我观看现世的角度。另外,我热爱那些美好与温暖的东西,文字可以在无常的时光中保有它们,建立起广阔宁静的王国。”像随笔集《女性主义者的饭票》、小说《寻花》和《我爱德赛洛》则属于这个范畴。
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却能像两条溪流一样汇聚在一起,交集的地方就是中产的题材与思考。就好像是一场繁华胜景的背后,有冷峭、有反讽、有哀伤,还有更为深远的温暖与宁静。
孙未说:“我相信中产阶层关注的心灵世界也一定是未来越来越多读者关注的主题。因为大多数人正迈入温饱无忧的状态,开始体恤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精神世界的宁和,而且愿意阅读的人群本身就是关注灵魂需求的一部分。我希望我的文字能给他们带来内心的喜悦和安详。”
《科学时报》 (2008-9-4 悦读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