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未:我是金钱荒谬性反思者

2009年07月13日 09:06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朱玲

专写“财富的喜剧与寓言”

    “金钱三部曲”即将出版———

    第一次见到孙未,在一个饭局。所在餐厅,养有一鸟,鸟停在她的手心好久。周边人玩着“话语”,她一言不发玩着鸟。

    近日,她的“金钱系列”《豪门季》、《爱欲季》、《钱美丽》即将由作家出版社陆续推出。

    这三部作品,关注着现代人的幸福感、成就感与金钱之间的关系,让人窥视“金钱”荒谬性之余,深思生命真正的意义所在。

    学会放弃别人以为好的东西

    孙未十几岁就已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并出版三部作品集;19岁即加入上海市作协,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会员;上大学时,保送进了复旦新闻系;成为电视人后,从普通编导、记者做到主持人,不到而立之年就已是国有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而孙未自己的记忆中却没有这么“光辉灿烂”。

    刚开始做新闻时,她觉得“世界非常非常美好,破漆补一补,便会光辉灿烂”。经济、保险、金融,做一个节目学一套……后来索性去上海财经大学念了“工商管理”。她带着强烈的表达欲,替老百姓说话,也很享受于此。但有一天,她发现,世界没有自己最初想象的那么“单线条”。

    出任国有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时,家人都认为她自找苦吃,她还是“挑战”了。“曾经的我,是一个很厚道的领导和生意人。”团队里有人“失恋”,她补位;员工要借钱,为了“不挪用国有资本”,自己掏腰包。既不会节约财力,也不会节约物力,直到有一天把自己累得与死神擦肩而过,躺在了病床上,孙未才意识到,“人的欲望向前跑,不管跑到哪里,都觉得没有到达。”

    于是,她开始放弃,放弃许多别人以为好的东西。

■好小说不能撇开人对命运的诘问

    孙未自觉不是帅才,“像我这样的人,一个人干最有效率。”她再次背负起家人的不解,辞去“总经理”的职务,窝在家里爬起了格子。

    生意场上的冷暖、富人圈里可笑的虚荣、都市人透支身体的生活方式……淤积在孙未心中最深处,也成为了她“专职写作”笔端的表达。“我深深地忧虑,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好小说有无穷解,但都不能撇开人对命运的诘问。”

    新书面世,孙未所欣慰的,这不是“用我的健康快乐做代价换来的”。“在无限追寻财富的路上,许多人都高估了自己。他们曾经以为是自己使世界不同,等用旧后被拆下来扔到黑色垃圾袋里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是完全一模一样的零件。”

    ■有悖内心的选择不过是华美的衣服

    接受记者采访时,孙未说:“人的选择得遵从内心。现代人太擅长权衡利与弊,有时太注重理性与思辨。”她在生活中试图剥掉那些东西。辞职出来,“俗人”孙未也有失落。“一下子,似乎所有人都不认识你了。”但有悖内心的种种“光环”,不过是一件件华美的衣服。“有些人是‘衣服’是了一辈子。没有衣服,我就不存在了。”

    孙未称,写作着的状态,更接近生活。“所有的交流,都是人和人最真切的交流。”在她看来,自己在办公室里,是往现实里奔跑,向更远处、更高处、更多处;写作时,自己是往内心深处奔跑。“其实这个世界更丰富。你会看清自己心灵的地图,像森林一样,有丛林,有小溪。焦虑是没有地图的。”

    她沉浸于自己忠于本心的选择。“日子会越过越短的。很多人都知道钱会通货膨胀,小时候觉得十块钱好多,现在觉得十块钱还少;时间也会‘通货膨胀’的,以前觉得十年是好多时间,现在觉得十年好少。”

    关于作者

    孙未,已出版小说《我爱德赛洛》、《寻花》、《富人秀》等五册、随笔三册、评论两册,曾获《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赛一等奖等奖项若干。

    “金钱系列”三部曲《豪门季》、《爱欲季》、《钱美丽》,都是对现代社会“金钱”的荒谬性的反思。评论界称,她写的是“中国当代第一批富人小说”,她也由此被推为“都市中产写作的代表人物之一”。  

(责任编辑:王蕊)